>首页> IT >

为什么“大而全”的元宇宙不可能存在?

时间:2022-01-28 06:18:07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戏寿司(ID:gamesushi),作者:何北航,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几乎所有的“元宇宙”研究都会把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或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放在文章的开头,用来解释何为元宇宙。

但这样忽略了科幻作品与现实世界不同:科幻作品以艺术性为第一原则,而且也存在时代局限性。

艺术性是指,科幻作品的故事性、戏剧性和哲学思想。科幻小说要把故事讲好,要生动有趣,要有冲突和反转,要有深沉的哲学思想,那就必然会牺牲一部分真实性。

比如《雪崩》里主角阿弘和商人用武士刀战斗,阿弘把商人的腿给砍断了,你觉得这一幕会发生在Meta推出的《Horizon Worlds》里吗?这里既没有武士刀,也没有腿。对于《Horizon Worlds》而言,这些都不是必须存在的。

局限性是指,科幻作品会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科技发展规律。

比如阿西莫夫的《最后的问题》中,未来的超级电脑依然用纸带输入输出;《哆啦A梦》里的假如电话亭里的电话,依然是拨盘式有线电话;而在《雪崩》里经常出现的“雪花”其实是指模拟电视天线接收的电磁噪声,00后基本都没见过这玩意儿了。

而现实,要考虑的则是便宜好用,可以商业化

以《雪崩》和《头号玩家》中的元宇宙世界,来指导现实元宇宙设计和开发,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很容易在错误的方向上钻牛角尖。

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无论是《雪崩》还是《头号玩家》里的元宇宙,都是一个唯一的、庞大的包容万物的虚拟世界。

但是现实中需要这样的单一集中式的元宇宙吗?

在微软宣布收购动视暴雪的电话会议上,微软CEO纳德拉提到,“没有单一的集中式元宇宙平台,也不应该存在,我们必须支持许多元宇宙平台。”

大佬都表态了,他说的对不对呢?

其实,很多案例和数据可以证明,单一集中式的元宇宙技术上无法实现,也没有必要存在。

下面,笔者会从大家熟悉的扫地机器人讲起,分析为什么单一集中式元宇宙不会存在。

万能家务机器人为什么没出现

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电梯效应》中提到一个现象:一个1850年生活的人去幻想20世纪超过百层的摩天大楼,会认为大楼既然这么高,上下不方便,那么大楼高层内部就必然有一个能自给自足的社区体系,除了住宅还有学校、企业、餐厅……

但不会有人想到电梯,因为电梯1852年才发明。有了电梯,那种自给自足的社区体系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这就是“电梯效应”: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很容易受到既定思维的限制。

类似的事情也出现在机器人领域,早期科幻电影中的家务机器人,基本都是包揽扫地、洗碗、洗衣等一系列家务的人形机器人。

但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的。考虑到技术难度、使用效果、生产成本、稳定性和性价比,这些家务分别交由扫地机器人、洗碗机、洗烘一体机来完成。

有些家务,不是技术上达不到,而是性价比实在太低,比如叠衣服机器人“Laundroid”的开发商就破产了。

有些家务,综合考虑下也不适合用机器人,比如洗烘一体机有时还不如洗衣机+烘干机组合。

这些专业性极强的机器,才是真正进入我们生活的家务机器人,而不是类人型的全能家务机器人。

科幻电影中的家务机器人和人类一样有头有四肢,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它们是像人一样工作的,然后往往就是机器人有了权力意识,撂挑子不干,开始反抗人类暴政……

现实中的家务机器人是这样扫地的,它就一直这么扫地,全年无休。

你需要哪一种机器人?你需要扫地机器人去思考“Who am I?”吗?

说的实际点儿,你是想买这个两千块钱的普通扫地机器人,还是这个两亿元能讨论尼采和康德的扫地机器人?

科幻作品中多见万能机器人,一是因为作者写小说的时代没有机器人,自然是从“仆人”的角度去思考机器人的形态;二是要考虑到作品的艺术性,从“人类制造机器人”来思考“上帝造人”,“机器人是否有人权”来讨论种族平等,所以要把机器人设计得像人。

但现实中细分领域的专业机器人则更具有可行性,这一点也体现在元宇宙中。

单一元宇宙×多个元宇宙√

很多元宇宙构想中,未来会有一个单一的巨无霸元宇宙平台,玩家登录后就可以体验各种游戏,《雪崩》和《头号玩家》都是这样。

为什么Roblox会被当做元宇宙?因为它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呀。

但现实是,单一元宇宙面临商业模式、技术、法律上的限制,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第一,商业模式不成熟。

Roblox上的游戏,基本上都是对一些经典玩法的低龄化改造。

无论是数据(12岁及以下玩家占54%),还是从游戏内容来看都是如此,这一点笔者在《别听那些报告忽悠,元宇宙研究看这一篇就够了》有论述,比如《Jailbreak》就是对R星某游戏的模仿。

但作为成年人或者青少年,你是玩下面这个方方正正的《Jailbreak》,还是直接玩画面精美的正统原版?

差距很明显。

而且,业余开发者的游戏质量很难和商业游戏正面竞争,商业游戏又会面临收入有限、版权不清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限制了Roblox的扩张。

目前来看,Roblox类平台可行的路线是作为游戏开发孵化器,培养有创意但缺乏技术的开发者,然后再转正。《半条命》的MOD CS、《魔兽争霸3》的MOD《DOTA》和《DOTA2》的MOD《多多自走棋》都是这样。

而Roblox上也诞生了《PIGGY: Hunt》这样最终登陆Steam的游戏,这是一条可行的路线。

第二,技术上单一的“大而全”元宇宙也不现实。

上述的CS等三个MOD游戏都是基于原游戏的系统开发的,跨系统开发游戏在开发效率、游戏性、可扩展性上都存在不足。

比如你用DOTA2做一个FPS MOD,不是说一定做不出来,但你为啥不用FPS游戏来做呢?

效率和扩展性往往是不能两全的,特化度越高的引擎开发效率越高,但扩展性较差,反之亦然。

Roblox的物理引擎对于制作动作类游戏就很有帮助,但对于日式RPG就没什么用了;RPG Maker的事件脚本很方便,但对于动作游戏意义不大。

然后“大而全”的元宇宙又要把这些游戏都集中起来,游戏代码量是巨大的。先不说开发成本,想想你的电脑硬盘能不能装得下。

你说云游戏?那要考虑目前网络的多人模式上下载速率,别说元宇宙,目前连“元派对”都难有成熟的商业化体验。

科技发展是接力赛,目前很多单一元宇宙的基础技术还不成熟,更多是想象。

第三,单一元宇宙在法律上很难被允许。

这个说起来简单,在现在日趋严格的反垄断监管下,很难相信政府会允许一个大而全的元宇宙存在,再加上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单一元宇宙“一统江山”的可能性极低。

总结一下:科幻作品中的单一集中式元宇宙并不符合现实客观规律。

可行的多元化元宇宙

单一集中式元宇宙的一个缺点是:没有必要。

在游戏领域,热爱回合制策略游戏的玩家,不一定喜欢快节奏的动作格斗游戏,没有必要把这两种游戏的玩家强行融合。

不同风格的游戏,比如中世纪龙与地下城奇幻与赛博朋克近未来科幻也不适合融合,很破坏沉浸感。《雪崩》里描述的那种随意设计化身形象的元宇宙,现实的游戏中会感到很怪异。

社交领域也是同样,陌陌探探能在巨头夹缝下生存的理由,就是因为很多人希望把现实关系圈与撩骚社交圈分开,来保护隐私。

一些功能也不适合统一在一起,就像Meta开发了《Horizon Worlds》后,还开发了一个聚焦办公的《Horizon Workrooms》,娱乐和工作本来就不适合合到一起啊,不然怎么在老板眼皮底下摸鱼?

比起单一集中式元宇宙,专业多元化元宇宙才是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戏寿司(ID:gamesushi),作者:何北航

关键词: 元宇宙 扫地机器人 科幻小说 多元 机器人 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