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要对这种气体下手了

时间:2021-11-11 13:21:51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世界派(ID:dailyvista),原标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对“牛放的屁”下手了》,作者:刘六七,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似乎碰到什么话题,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都能吵起来。有一次,他们甚至为“牛放的屁”互相大放厥词。

2019年,美国民主党众议员亚历山德里娅领衔提出了一个名为“绿色新政”的倡议,旨在促使美国经济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努力达到温室气体“净排放为0”的目标。

为什么是“净排放为0”而不是“0排放”呢?对此,倡议书解释,“因为我们不确定可以在短时间内摆脱掉航空业和牛群排放出的气体”。

2019年2月7日,亚历山德里娅阐述提出的绿色新政

图源:《纽约时报》

按照惯例,共和党人毫不意外地对“绿色新政”展开口诛笔伐。作为反击,同年3月,民主党参议员斯塔贝诺在议会当众给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上了一课。

“共和党歪曲我们,说民主党想终结航空旅行还不让奶牛放屁。那么不好意思,根据纪录,奶牛不会放屁。”斯塔贝诺略带讽刺地对麦康奈尔说,似乎在嘲笑对方学识浅薄。

此言一出,斯塔贝诺被外界光速打脸,因为她的话并不完全正确。

错误的地方是,作为哺乳动物,奶牛当然会放屁;正确的地方是,因为存在甲烷,奶牛排放出的气体的确与全球变暖有关。

提到温室气体,大家脑海中总会浮现“二氧化碳”四个大字,实际上,温室气体的种类多种多样。甲烷就是大气中存在第二多的温室气体(不算水蒸气的话),更可怕的是,它对地球的增温效果是二氧化碳的80倍。

为解决甲烷排放问题,11月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100多个国家联合签署承诺,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甲烷气体的排放总量减少30%。

如果承诺达成,未来几十年内,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将会减少0.2摄氏度。这会让《巴黎协定》中“把地球升温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度之内”的目标,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更加利好的是,与应对二氧化碳不同,甲烷排放减少30%的目标可以用“毫不费力”来形容。很多情况下,甚至不需要企业或政府支付额外费用。

只是,牛可能会瑟瑟发抖,这是真不打算让它们排气了吗?——毕竟,它们的屁和嗝影响确实挺大的。

由打嗝和放屁引起的灾难

牛如果看得懂新闻,当然会觉得无辜,自己好端端活了千万年,怎么忽然就锅从天降了?

这还要从“温室气体”说起,一般来说,它是指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气体。

“温室”二字用得十分形象,因为这些气体会向上飘进大气层,形成一堵漂浮着的空气幕墙。这堵幕墙不仅难以分解,还会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长波热辐射线,这就相当于把热量拢住了,像温室一样。

温室效应示意图

同为温室气体,甲烷吸收热量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00倍,如果把影响放在20年的区间看,它对地球的增热效果是二氧化碳的80倍。

虽说强度可怕,但甲烷的分解周期要短得多,大概十年就会被自然界代谢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二氧化碳的分解周期可以长达几百年。

甲烷吸热能力强及分解周期短的特点,给人类对抗全球变暖带来机会——稍微减少一点排放就能成倍降低变暖效应。

按“环境保卫基金会”能源副总裁马特·瓦森的话说,“如果我们今天停止排放甲烷,本世纪中期就能看到效果”。

既然下定了减排决心,就要明确源头展开行动。

地球上,几乎所有甲烷的产生都离不开甲烷菌。这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古细菌,广泛存在于海底沉积物、河湖淤泥、水稻田和湿地中。

根据《科学美国人》杂志,大气中三分之一的甲烷都来自自然,而自然界排放的甲烷气体中,70%来自湿地。

除了自然界,人类排放占了甲烷气体总量的三分之二,主要来自能源、垃圾填埋和畜牧业。像文章开头美国两党激烈争论的奶牛,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其实不止是牛,像羊、骆驼、鹿等拥有两个胃的反刍动物都会产生大量排放。

而且还要更正一些误区,对于反刍动物来说,甲烷主要是通过打嗝排放出来的,因为在它们的前胃中存在大量甲烷菌消化饲料。与打嗝相比,放屁的排放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据相关人士测量,以甲烷排放最严重的牛类为例,一头奶牛每天排出的废气中,甲烷排放量可达500升,其他牛类稍逊风骚,甲烷排放量只有奶牛的二分之一,但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而如果将焦点防在整个畜牧业,反刍动物一年排出的甲烷气体可以高达8千万吨,占到人为排放的37%。

这也难怪,此前不少政客都倡议应该限制畜牧业,比如,2020年美国总统竞选人杨安泽,就曾扬言要加税提高牛肉价格,以减小畜牧业中牛打嗝和放屁的规模。

这里补充一下,其实人的肠道中也存在甲烷菌,我们同样会排出甲烷。

《新西兰先驱报》甚至还报道过,一名男子做痔疮手术时突然放了个屁,导致甲烷成分碰到医生手中的透热疗法仪器后,引发了一场小型火灾,导致病人被烧伤……

减排甲烷很容易

显然,限制动物或人类打嗝和放屁既不不现实又不人道,对于甲烷减排来说,更可行的方法还是对其他生产活动加以限制。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甲烷问题专家伊萨克森告诉媒体,油气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该产业产生的甲烷气体占到了人类总排放量的35%至40%,而且主要都是由油井、天然气管道和能源中转站泄露导致的。

进行调查后,研究人员发现,油气产业的泄露问题要比想象中严重。

在美国,由于点火燃烧不充分,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页岩油田一度使该国甲烷气体排放飙升;

在俄罗斯,2020年天然气管道泄露量比前一年上升了40%,而且泄露速度还在继续加快;

近期一个针对美国波士顿天然气管道的调查同样揭示,城市管道泄露的温室气体总量要比此前估测的多很多。

联合国环境署预计,如果企业愿意,他们最多能使油气产业的甲烷排放量降低75%。

而且鉴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人们用来做饭、取暖的燃料,堵住泄露的管道其实相当于拦住白白排放到空气中“金钱”,从而抵消甚至赚回企业的维修成本。

2019年,美国俄亥俄州一处天然气井发生了事故,甲烷连续泄漏了20多天

面对这个强劲的温室气体,已经有国家和组织展开行动。

2016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就曾颁布规定,限制油气产业的甲烷排放,但这些规定在大力支持开发页岩油的特朗普执政期间,被大大削弱了。

今年6月,部分被废除的规定重新生效,拜登政府还计划对企业超额排放的甲烷收税,不久前,这一提议还作为“预算和解法案”的一部分在国会中讨论。

技术的进步也使检测甲烷泄露变得简单不少,高分辨率的卫星航拍可以把泄露位置定位在几百米的范围内。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损失,还可以给诸如“甲烷排放观测站”之类的公益组织提供可靠数据。

航拍捕捉到的甲烷泄露

图源:GHGSAT

除了油气产业,垃圾填埋和污水处理厂同样是人为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细菌分解有机物时会产生甲烷。

解决这个领域的排放也很简单,在处理厂上方加个“盖子”就可以。自2010年起,欧盟就将垃圾填埋领域的排放减少了20%。

“当你面对一个有解决方法的难题,是十分幸运的事情。” 环境保卫基金会专家史蒂文·汉伯格庆幸道。

减排甲烷的风险

虽说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甲烷减排方面做出了承诺,但专家提醒,大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敲定如何落实6年前的《巴黎协定》,也就是说,主角还是二氧化碳。

2015年,在巴黎,100多个国家达成共识,试图将全球增温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之内(最理想状态下)或2摄氏度内。

2015年在巴黎举办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图源:联合国

为了不断鞭策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时不时就发出警告,提醒地球过热的可怕后果:

如果全球气温增幅到达1.5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30至60厘米,陆地上13%的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50年一遇热浪的发生频率会是现在的8.6倍。

如果全球气温增幅达到2摄氏度,世界上4亿人口的生命将受到高温威胁,所有珊瑚礁都会灭绝,诸多太平洋岛国会被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淹没……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对经济带来的潜在打击,此次气候变化大会开始前,许多国家都提交了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

欧盟、美国、日本等国计划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中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印度则承诺2070年实现碳中和……

电影《全球风暴》剧照

虽然承诺看起来很美好,但是考虑到碳排放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各国能否真的严格履行承诺还要画个问号。

更糟糕的是,国际能源署悲观地发现,就算给出承诺的国家全都没有食言,也很难达到将增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更别提1.5摄氏度了。

这种情况下,减排甲烷似乎成为了挽救气候变暖的救命稻草,为人类争取了更多发展减碳、碳回收技术的时间。

只是减排甲烷也有风险——一些国家或企业可能会用更容易削减的甲烷做“挡箭牌”,从而逃避减排二氧化碳的承诺。

环境保卫基金会气候学家萨奥科提醒,“我们必须明确,减排甲烷绝对不是减排二氧化碳的替代品,但反过来,如果我们忽略了甲烷给抑制全球变暖提供的机会,也绝对是人类共同的损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世界派(ID:dailyvista),作者:刘六七

关键词: 甲烷 全球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