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二手电商风云变幻的一年。
受疫情和经济大环境影响,消费者更加理性,二手电商的渗透率也在这一年得以不断提升。在经过最初跑马圈地的阶段后,二手电商的竞争也进入新的纪元。
既二手车、二手房之后,二手手机3C的价值被重视,成为各大平台竞争的焦点。其中闲鱼和转转作为双寡头,都力主深度布局,前者整合回收宝等资源,以无忧购、会玩社区、新线下三大策略为抓手解决信任问题;而后者转转则是与找靓机合并,进一步在二手手机3C领域纵向深入,两强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反观垂直回收领域的平台——爱回收,虽然在2020年9月也进行了品牌升级,但在5条业务线之外却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变化,去年并入的拍拍在合并一年后,试图在手机回收的C2B阵地失守后跟风押宝B2C,结果依旧未见起色。
是继续深耕二手手机3C还是多元化发展?是坚守C2B还是兼顾B2C?这些年,摇摆的爱回收似乎一直未能找到自己的“靶心”,不断的战略失焦,也最终只得苦果:C2B业务已经“收”不动,B2C业务也“卖”不起来。
“收”不动二手手机后,爱回收押宝B2C?
在二手电商领域,爱回收是一名老玩家,多年来一直做的是以回收手机为主的生意,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爱回收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尤其是2020年,其回收业务被转转等平台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为此,爱回收有意转型,在C2B之外尝试其他业务类型,如合并拍拍后,重新押注B2C业务。那么,拍拍是否会给爱回收带来“新生”呢?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答案或许并不如人意。
回顾拍拍的发展史,其自身实力怕是难以撑起爱回收的求生梦。拍拍本出于腾讯,但最终沦为边缘业务,并在2014年作为投资附赠给了京东。而并入京东没多久,拍拍便遭遇关停。
后来京东重启了拍拍,但其发展一直未能达到预期,京东又想着将拍拍转手。几番周折之下,2019年6月,京东将拍拍卖身给爱回收,而爱回收则获得了2000万美金的融资,还付出了一个联席总裁的职位,这次的合并也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滴血融资。
可以看出,拍拍本身的发展就十分曲折,且本身的市场份额和商业价值都极为有限。易观发布的《中国二手电商市场洞察2019》显示,拍拍的渗透率仅为0.2%,相比头部平台相差甚远。
即便是与爱回收合并后,拍拍的数据也未能有所改观。比达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拍拍的MAU仅有20.7万,而爱回收虽稍多,也仅为22.3万,在二手电商领域排名双双垫底。
可见,爱回收把B2C的宝压在拍拍上,颇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处处不占优,爱回收的B2C难以为继
在拍拍本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爱回收在业务层面的胜算又有几何呢?
就业务协同来看,拍拍所要做的B2C与爱回收本身的C2B是两门不同的生意。
爱回收本身做的是B端生意,讲求的是资源整合和打包销售,而B2C最终面对的是C端消费者,将求是的供需匹配,对供应链、平台居间服务能力和C端流量都有极强的要求。
首先,从供应链来讲,爱回收此前是从C端用户手里回收手机再出售给B端商家,其供应链体系很难给B2C业务提供持续稳定的供应链。而在供应链搭建上,爱回收与找靓机这样入局多年的平台相比也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么拍拍自身的供应链如何呢?作为依托京东的企业,拍拍的供应链主要依靠京东流量,并未形成自身独立的供应链体系。
因此,在供应链的建设上,不论是过去的爱回收还是现在的拍拍,都很难与头部平台相比。
其次,从B2C模式中的“2”所代表的平台需要做的质检、品控、售后等二手商品交易服务来看,爱回收现有的服务能力似乎并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C端用户的交易需求。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爱回收产品品控的投诉并不少见。而此前,北京商报等媒体也曾对爱回收在服务中存在的压价、不退货以及自说自唱的霸王条款问题进行过报道。在相关报道中,用户的单反相机回收前的预估价与最终经过质检后的实际价格相差高达15倍。
而合并后的拍拍也未能幸免,质检中损坏用户手机,以及质检标准不一、没有售后等也都是用户投诉的重灾区。
这种问题的出现,其根结就在于爱回收立足的C2B回收模式的“品控”是为了散货,相关标准比较宽泛和模糊,精准度不高,而这种程序的“品控”远远达不到C端消费者对于二手产品的期望。因而,利用其C2B原本就虚弱不堪的品控做B2C生意,消费者更容易出现心理落差,从而消费体验也会极差,自然也难以留住客户。
最后,从B2C模式所需要的C端消费者来说,正如前面所提,爱回收所积累起来的多是B端客户,其C端所面临的是既没有流量也没有客源的尴尬处境。
在线上,爱回收并没有自己稳定的流量入口和渠道,主要倚重于京东和一些品牌厂商的合作。而二手手机本质上就是一个低频长尾市场,爱回收的这些线上渠道可获得的流量极为有限。如京东这样的平台,其自身发展也缺流量,且需要以新品业务为重,能够留给爱回收的流量会有多少呢?而京东之所以出售拍拍,也可以揣摩出其本身对于二手业务的一些态度,所以京东的支持力度能有多大也是个谜题。
在线下,这个市场虽大但存在不确定性,使得这项业务很难规模化,而爱回收所引以为豪的重资产模式,使得规模化更加艰难,在人们难以接受把二手回收作为日常消费场景的当下,这样的ROI是无效的。
爱回收所倡导的“重模式”,不仅烧钱让资金承压,还需要直面坪效地的问题,从而爱回收陷入了规模化与重资产的“二律背反”:既不能慢慢打磨商业模型,也不能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从极光大数据等机构发布的最新行业报告来看,爱回收与闲鱼、转转等第一梯队玩家的差距也在变大。
资本市场更重实力,而非爱回收的故事
爱回收想要搞定的平台经济,其实质是要维持平台供需双边的动态平衡以及价值再分配,天平的两端一边是供应链,另一边是用户,服务则是联系双方的纽带。
但这样的模式,闲鱼和转转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如今马太效应下,爱回收没有什么机会。否则,摸爬滚打十年光阴,爱回收也不会被后来的闲鱼和转转大幅超越。
再回到B2C,爱回收供应链不足以与头部平台抗衡、中间的服务能力又不足以满足需求、更没有自主用户群,因而,爱回收想要把B2C业务做起来,几乎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更为糟糕的是,爱回收作为平台服务能力的短板,还在影响C端用户的增长,导致原本就少得可怜的C端用户群体不满和流失。
需求的萎缩反过来影响供给,使得平台双头承压。
如此看来,爱回收入局B2C更像是跟风之举,通过包装新故事改变自己单一的业务形态,以吸引资本市场的注意。
可目前看来,爱回收的基本面还远远不够。
在二手电商赛道上,闲鱼和转转集团这两大巨头的用户数量都已越过网络效应的一个临界点,供给端和用户端开始实现自发增长,具备较强的防御力。相比之下,爱回收的网络效应则较为孱弱,供求两端缺乏增长惯性,其现在的模式并不具备稀缺性竞争优势。
未来,面对越来越理性的资本市场,收不动,也卖不了的爱回收,还能够讲出什么新的故事呢?至少从B2C的故事看,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千寻专栏 王小琉)
关键词: 爱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