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的筹款中介,抽成比例可以高达 30%-70%?这则消息让水滴筹迅速成为众矢之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字面意义来说,按 70% 抽成来算,假设平台上有家庭发起 10 万元的爱心筹款,最终到手的救命钱只有 3 万,另外的 7 万元落入了筹款中介或平台的口袋。
" 水滴筹榨取了无数患者、困难家庭最后那么一点希望,并换做了平台赚钱的筹码,这样的生意迟早会崩。" 无数网友愤怒谴责水滴筹利用爱心捐款消费人们的善心,将公益事业变成自身谋财获利的手段。
水滴筹迅速发出声明回应称,所谓筹款中介是由部分恶意推广第三方商业组织运作,为筹款人提供不正当筹款方式服务,任何高于筹款额 3.6% 费用都并非平台收取。
不过水滴筹的回应声明仍未能平息风波,大量用户仍然表现出了无奈和失望的情绪,质疑水滴筹出事就甩锅,即便是第三方肆意妄为,水滴筹作为平台也没做到维护环境、审核监管等义务。也有不少人因为自己的爱心被当作牟利手段而愤怒,表示不再相信水滴筹等平台。
其实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水滴筹被曝出的争议事件并不算少,这样的争议让水滴筹品牌及公司饱受外界诟病,也一点点地消磨着群众对这类筹款平台的信任。例如隐瞒真实信息,卖惨以博取网友同情来敛财的情况,屡次引发较大的负面舆情。
2019 年,彼时德云社签约演员吴鹤臣因脑出血住院,家属为其在水滴筹平台发起筹款,募捐金额高达百万规模。
然而随后有人曝出,吴鹤臣的家庭有车有房,经济条件并不算差,其妻子还在筹款期间消费了新款手机。这样的反差让网友们炸开了锅,矛头直指水滴筹这类平台的审核门槛、信息保真能力等方面。
同样在 2019 年有媒体报道指出各大医院的重症病房,经常会有来自水滴筹的地推人员进行 " 地毯式 " 的推广,向患者家属推销 " 水滴筹 ",引导家属在水滴筹上进行募捐筹款,以增加平台的数据和 " 业绩 "。
由于医院住院部无法限制人员出入,导致了这类所谓 " 筹款顾问 " 的无孔不入。根据彼时锌刻度记者的报道,这样的情况在当时确实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医院方面是无法知晓患者的医疗费用来源是否与水滴筹有关。
随着舆论事件的发酵,彼时水滴筹对外回应称,系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已经严重违反了水滴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调查清楚后将给以严惩。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 " 扫楼 " 被解释成个别现象,但种种行为,已经令网友开始对水滴筹出现信任危机,其监管力度到底如何也难以知晓。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众筹平台的确帮助到了不少求助无门的家庭渡过难关,其想法和愿景也曾一度获得舆论广泛的认可,可当公益变成了生意之后," 黑中介 "、" 诈捐 "、地毯式推销等乱象不断出现,水滴筹们也逐渐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另一方面,水滴筹们也在变得越来越 " 功利 "。
首先是自身的盈利模式,2022 年 4 月,原本声称不收取救助者一分钱服务费的水滴筹宣布为维持平台运营开始向筹款人收取 3% 的平台服务费,并且第三方支付平台也会抽取 0.6% 的通道费。
" 本来是捐给患者的救命钱,当知道了这些钱有一部分被平台抽取了之后,就再也不捐了。" 一位网友提到。
其次是它的获客模式,有专业人士分析称,网络众筹平台的获客方式就是靠一位位需要筹款的患者的人脉,筹款链接发出后其亲朋好友关注平台后又向自己的朋友圈传播筹款链接。
据了解,一个筹款链接通常能引来 200 位用户的关注,若这些用户以后需要使用该平台,就又在其中发生自身裂变。
这样的方式使得互联网筹款平台看到了巨大的流量池,因此便造成了审核不严,医院扫楼事件的行业乱象。
作为针对身患重症又急需医疗费用的人所搭建的互助平台,水滴筹的募捐业务收入非常低,而且每年往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推广和平台维护费用,其盈利点另有乾坤。
水滴公司的招股书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分为保险业务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和管理费收入。
水滴筹在其用户触达场景中也推出了一系列保险产品,许多关注着水滴筹的用户在推广营销和契合场景的双重作用下,产生了一定的保险购买意愿,这的使得水滴公司依靠保险佣金收入赚得盆满钵满。
去年 5 月,水滴公司成功登陆美股市场后,第一天便跌破了发行价,并从此一泻千里,直至今日股价更是跌超近 90%,在 1.2 美元附近徘徊,接近了 1 美元的退市预警线。
除此之外水滴筹还被银保监会处罚其存在涉及欺骗投保人的行为。
2021 年 11 月 9 日,银保监会披露一则信息显示,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按 " 首月 0 元 "" 首月 3 元 " 收取保费,共计被罚 120 万元。
水滴筹的基本盘本就饱受争议,加上资本市场的突然不被看好,监管部门监管力度逐渐加强之时,商业模式似乎难以为继。
针对互联网筹款平台的盈利模式问题,《北京金融》杂志发布相关研究表示,此类众筹平台走向商业化模式不可避免,但就目前而言 " 公益引流 + 商业盈利 " 的模式并不成熟。
而水滴筹能否脱离 " 发苦难财 " 等罪名,在于到底如何平衡公益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如果缺乏规范、真实、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那么医疗众筹行业 " 医疗公益 + 互联网保险 " 生态故事最终仍将失去想象空间。
正如开头网友们所言,局面如若无法打开,水滴筹的这门生意注定不会有个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