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宣布调整和飞信业务,自 9 月 30 日开始停止提供该服务,这意味着经过 15 年发展历程,曾经收获 5 亿注册用户的飞信 APP 将正式走下历史舞台。
背靠中国移动,飞信曾经也有着一手好牌。作为一款在国内红极一时的即时通讯软件,早在 PC 互联网时代,飞信就已然具备移动社交通讯的基因。
彼时的飞信可以随时随地与好友实现电脑、手机跨终端聊天,无限发送免费短信,还可以加入多方语音通话,实现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间的无缝通信体验。
(相关资料图)
细分领域而言,飞信甚至是各大高校学生之间必备的通信软件之一,飞信校园版就曾在一众年轻用户群体中风靡一时。
因为飞信的出现,解决了群体社交的一大痛点,群分组,群消息发送,移动网与互联网的无缝通信为学生们接收通知消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校学生只要是参加社团活动,或是需要接受班级的群发消息,就必然会成为飞信的用户。
所以在飞信停运消息为舆论关注后,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网友发表 " 爷青结 " 式的感慨,
实际上飞信的功能在内核上与 QQ 以及后续推出的微信差异不大。飞信比微信还早诞生 4 年,也一度对 QQ 造成了威胁。
2007 年飞信推出后便迅速收获了大量用户,高峰时用户数量更是到达 5 亿。有趣的是,腾讯在刚推出微信时,用户们还会自发将飞信视为参照物来吐槽微信," 不能像飞信一样直接发对方手机,功能还不如 QQ,推出这软件有何意?"
然而手握良好的资源,出道即巅峰的飞信,为何既没能取代 QQ,也没能挡住微信?
飞信的固步自封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出于竞争关系,飞信早期是所有手机号都可免费互发短信,但很快出于竞争关系,只允许移动用户之间免费,电信、联通用户无法使用,这导致飞信错失了破圈扩大用户市场的机遇。
对于中国移动内部而言,飞信也存在内卷问题。在多年以前,春节流行的不是抢红包,微信群发消息,而是 " 短信拜年 ",这曾为中国移动带来了近三十亿的收入。而即便如今,中国移动每年短信收入仍维持在近 300 亿元规模
显然,中国移动难以割舍短信业务所带来的丰厚收入,而飞信主打的卖点便是无限制免费互发短信,因此在移动飞信占据良好资源,手握 5 亿用户的时候,飞信并没有在产品上进行较大的创新升级。
对此业界有观点指出,或许飞信只是早年间移动在短信与互联网通讯时代交替时探索出来的一种模式,并未打算将其做大做强。
反观微信的发展历程则是另一番景象。腾讯敢于大刀阔斧革自家 QQ 的命,利用 QQ 给微信导流,形成如今微信这个移动社交巨无霸。虽然 QQ 因此逐渐走上下坡路,但仍旧是月活超 5.5 亿的头部社交平台。
在社交通讯领域,像飞信这样黯然退场的故事还有不少。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社交平台,譬如人人网,开心网,如今也成为了 " 时代的眼泪 "。
雷军力推的米聊,同样起步比微信稍早,但依旧完败于腾讯。阿里也曾选择与微信正面对抗,力推移动社交 " 来往 ",高调邀请十万淘女郎入驻,但多番 " 折腾 " 之后,来往也逐渐销声匿迹,转而变为钉钉,主攻在线办公市场。
电信和网易联手打造的 " 易信 " 也曾同样向微信公开叫板,但如今也同样悄无声息、泯然众人。2019 年,马桶 MT、多闪、聊天宝三款 App" 宣战 " 微信,号称三英战微信,结果均难逃失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