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辣条的也要上市了。
6 月 27 日,港交所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 卫龙 ")已通过上市聆讯,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回顾卫龙的上市之路,也算是经历了一番坎坷。
(相关资料图)
2021 年 5 月,卫龙首次在港交所交表,并称所募资金将用于建设新工厂、扩大和升级生产设施体系及产品研发等,但最终以失败落幕;同年 11 月,卫龙再次递表,虽通过上市聆讯,却依然没能继续下去,直至招股书过期失效。
上市之路 " 一波三折 ",尽管此次圆梦在即,但上市之后,卫龙的 " 辣条故事 " 如何继续,仍引发外界担忧。
自 1999 年刘卫平和刘福平兄弟二人创办至今,卫龙已经成为一家老牌辣味休闲零食企业。依靠密集的经销网络和近 63 万个零售终端布局,卫龙在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站稳了脚跟。
然而,这样一家老牌零食企业也不得不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
根据最新的招股书,卫龙在 2021 年营收约 48 亿元,同比增长 16.5%;净利润 8.27 亿元,增幅 0.98%。尽管营收达到两位数增长,但净利润增幅却不到 1%
对此,卫龙解释称,这是因为卫龙产品的原材料价格正飞速上涨。
在卫龙的产品结构中,主要品类为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其中,调味面制品和蔬菜制品的营收占比分别达到 60.9% 和 34.4%,占据公司绝大部分的收入。
据了解,卫龙调味面制品即辣条的主要原料大豆油价格已从 2018 年的 5.7 元 / 千克上涨至 2021 年的 9.6 元 / 千克,海带价格指数从 75.8 升至 99.8,其余原料如面粉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上升。其中为卫龙贡献收入大头的调味面制品受影响最大,毛利率由 2020 年的 37.6% 降至 35.9%。
可以看出,产品结构单一的卫龙,难以抵抗原料涨价给盈利能力造成的冲击,品类少且营收过于集中是卫龙净利润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为了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卫龙宣布上调部分产品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然而,以 "5 毛辣条 " 起家的卫龙正是因其价格低廉和产品特色而火爆一时,如今选择涨价,势必会面临消费者流失的风险。
除此之外,分销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上涨也是卫龙增长乏力的影响因素之一。据招股书,2021 年上半年,公司的分销及销售费用为 2.6 亿元,同比增长 54.5%;管理费用为 1.4 亿元,同比增长 77.6%。
小小辣条,如何撑起百亿估值?
在上市前,卫龙曾获得七家资本青睐,获得超过 600 亿元的估值。但对于这个数字,外界有声音认为虚高,且指出卫龙的休闲食品龙头地位并不稳固。
辣条是一个进入门槛相对低的赛道,即便是卫龙这样的头部企业,也要面临产品技术壁垒较低的问题。
创立至今,卫龙共推出 45 款辣味休闲食品,原材料、配料乃至风味调制配方均并不复杂。加上近年来辣味休闲食品行业快速发展,众多食品生产商纷纷入局,在电商平台搜索 " 辣条 ",可以看到无数外形、口味甚至包装都与卫龙旗下产品相似的商品,成为卫龙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
除此之外,辣条一直以来被贴上 " 垃圾食品 " 的标签,因此食品安全也是卫龙绕不开的问题。
在众多消费者眼中,卫龙仍然是记忆中小卖部里包装油腻的廉价零食。为了进行产品升级,卫龙曾花费数百万引进欧洲生产线,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建立现代化辣条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管控标准的辣条厂家。
不过,在黑猫投诉上,关于卫龙的投诉仍有 458 条,内容包括吃出异物、发霉、发黑发臭等。
另外,在包装设计上,卫龙此前因使用 " 贼大 "" 强硬 " 等低俗、擦边词语而 " 翻车 "。
尽管如今已成功通过上市聆讯,但缺少产品护城河的卫龙想要成功圆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