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促销员:我只是上厕所忘了报备,咋就被辞退了?

时间:2022-06-06 10:32:01       来源:ZAKER新闻

员工上厕所需要报备并且还有次数规定?

5 月 30 日,据浙江电视台《1818 黄金眼》报道,浙江杭州一山姆会员店促销员因饭前半小时上厕所而被开除。

根据该名促销员的说法,自己因饭前半小时上厕所而收到辞职申请,并称公司要求每天工作时间只能上 2 次厕所,而且必须报备,超 15 分钟处罚。

不过,上述规定并没有在工作手册、劳动合同中体现。

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沃尔玛公司有专门团队在处理该事件,后续将在官方渠道进行反馈。

据悉,该名促销员系与第三方广州市达生市场推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广州达生 ")建立的劳动关系。

据杭州市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报,广州达生企业规章制度中未有关于 " 上厕所次数 " 相关规定,但员工上班时间上厕所确需报备。相关调查取证工作仍在进行,后续将根据事实依法依规处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管天管地还管人上厕所?此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诸多网友对此表示质疑," 为什么上厕所要报备,我不理解 "" 搞得跟以前电子厂流水线一样规定上厕所次数 "" 很多公司都是这样,老板想让你少上厕所,上厕所的时间越短越好,又期待你在上厕所的时候处理一下工作 "。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基于岗位的特殊性," 上厕所报备也很正常 ",且的确存在部分员工借上厕所而摸鱼、偷懒的情况。

员工上厕所是一个反复被拉出来议论的话题。此前某互联网大厂就被媒体曝出在厕所安装可以精确到秒的计时器,员工的如厕时间一目了然,而这番操作也曾引发外界批评。

实际上,公众对此类事件的关注点,不仅是员工应不应该上厕所、可以上几次厕所、上厕所需不需要报备的问题,而是企业对员工死板僵硬,甚至是违反常识的管理方式。

利用数据、科技手段对员工进行高效管理几乎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由此带来的管理僵化、一刀切,乃至技术手段无限度侵入员工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企业通过各种五花八门的监测技术,将员工们的一举一动转化成可以计算、测量的数据。

上厕所要精确到次数、时长,员工使用的网络流量会被精准分类为工作流量和非工作流量,各种所谓的 " 智能设备 " 或软硬件系统用以监测收集员工工作时的身体状况,乃至员工的离职倾向和怠工情况等。

这些都被冠以 " 精细化管理 " 的名号,目的则是为了让员工把这些被 " 挤出来 " 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进而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比如此前受到广泛争议的上市公司深信服研发的提前获知员工跳槽意向的行为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员工访问求职网站的频率、频度,在求职网上投简历的行为,可以分析形成离职倾向人数、名字及职位,甚至能够为管理者提供离职倾向 TOP5 的员工。而深信服官网曾显示,光大银行深圳分行、新浪等公司都是其合作客户。

去年 11 月,网络流传的一则由国美发布的《关于违反员工行为规范的处罚通报》显示,国美对员工的网络流量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并处罚使用公司网络资源从事非工作的部分员工。

2020 年 2 月,有媒体报道称杭州中恒电气、宁波申阳物流等公司,为员工佩戴上具有监控脑电波功能的帽子和头盔,AI 算法将即时监测员工上班期间情绪低落的情况。

职场大有成为数字化时代下 " 新型监狱 " 的趋势。

互联网大厂也是这种 " 数据化管理 " 的典型代表。比如此前百度公布的一项分析预测员工工作状态的专利曾受到舆论广泛争议。

这项专利通过收集员工多维度的工作时间数据,形成一套大数据分析评判模型。再将收集到的员工实际工作数据与之对照,从而判定员工是否偷懒。

这些技术在职场中泛滥的同时,也不断引发技术侵犯个人隐私的讨论。

实际上,早在 2012 年发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得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同时,其中也对企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等行为提出了一些强制性要求,包括合法正当、公开收集与使用、隐私保护等方面。

不过,条例规范落到实处,往往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从屡次被曝出的企业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员工的案例来看,员工的维权成本较高,甚至面临被处罚、辞退的风险,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

关键词: 个人隐私 电子信息 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