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熊孩子打游戏乱充值,互联网平台操碎了心,那家长自己呢?

时间:2022-03-24 11:50:01       来源:ZAKER新闻

近日,支付宝上线了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支付问题的新功能,名为 " 游戏锁 "。

据介绍,当家长账号选择开启游戏锁后,如通过支付宝向主流游戏厂商充值,输完支付密码后还会出现刷脸验证提示,验证为家长本人才能成功支付。

从功能上来说,这道二次刷脸的环节无疑能帮助家长有效管理未成年人游戏支付行为,控制未成年人游戏乱充值等问题。支付宝数据显示,上线至今 1 个月,已有超过 15 万用户开通该功能。

近年来,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未成年人胡乱消费,在游戏内充值大量资金,家长申请退款而不得等问题频频引发业界关注。

根据《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随着各大游戏厂商推出举措引导未成年人适度使用网络游戏,有近九成未成年人玩游戏时遇到过防沉迷限制,但使用家长手机和账号玩游戏、充值仍然是挑战之一。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 " 未成年游戏充值 " 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发现,有超 1.5 万条相关投诉,涉及多家游戏厂商,最新一条投诉就发生在前不久。

事实上,未成年人擅自利用父母手机进行游戏充值早已成为游戏行业的一大痛点,游戏厂商们为此也进行着持续性的整改。

例如腾讯游戏推出 " 成长守护平台 ",家长绑定之后可以设置同步游戏提醒、查询消费记录、一键禁充和一键禁玩等功能。

《王者荣耀》等腾讯系游戏也内置了 " 健康游戏系统 ",系统将会自动统计玩家们的单次游戏时间和累计游玩时间,在游戏时间过长时弹出提醒、甚至强行下线。

而面向未成年人游戏沉迷的法规也越来越严苛。2021 年 8 月 30 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同时,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

与此同时,各大游戏厂商纷纷响应,发布公告要求游戏账户进行实名认证。若游戏用户为未成年人,则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 20 时 -21 时享受游戏服务的时间准则。

但实际来看,网络游戏平台中的未成年人防护问题无法单纯依靠技术来解决。未成年人依然可以找到一些绕开技术管理的方式。

比如,一些未成年人通过使用长辈的身份信息或通过网络购买成年人的身份信息便能轻易绕过实名认证的环节。

据澎湃新闻报道,曾有一名在澳大利亚读小学的 11 岁孩子,暑假期间悄悄用妈妈做生意的支付宝账号刷了 16 万元,而其在 4399 等游戏平台实名注册的身份证号来自宁夏,便是网购所得。

尽管各大游戏厂商纷纷推出相应举措加强未成年人防护,但仍存在消费额度不受限制、退款权益难以维护、无统一平台进行退款服务等问题。

福建漳州刘女士曾向相关投诉平台反映,她的孩子在三天内通过苹果 App store 免密支付在腾讯游戏消费 56 笔,共 20087 元。但其发现情况后立即与腾讯客服取得联系,申请退款,但未能就退款金额达成一致。随后经媒体介入,刘女士得到退款 13000 元。

如今支付宝 " 游戏锁 " 功能的推出,也从侧面反映支付渠道或支付平台同样参与到了未成年人游戏防护的行列中。相关产品负责人表示,游戏锁已接入约 70 家主流游戏厂商。

但在互联网各大生态还未互联互通的当下阶段,支付宝 " 游戏锁 " 的功能仍有局限性,目前只能支持通过支付宝 APP 扣款时的识别,暂不支持苹果商店或其他安卓钱包等渠道的代扣消费。

另外也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游戏巨头腾讯也自然不在支付宝 " 游戏锁 " 的支持范围内,因为腾讯旗下的游戏均不支持直接使用支付宝进行充值。

因此,仅有支付宝一家支付平台将防止未成年人乱消费纳为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各大支付渠道如若均推出类似的安全防护功能,将会极大提升对未成年人充值问题的防护效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达 1.83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94.9%,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这也表明绝大部分未成年人早已成为了 " 小小网民 "。

3 月 14 日,相关主管部门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涵盖预防网络沉迷、个人信息保护、防治网络欺凌等内容。

该意见稿征求明确了平台责任义务,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

此前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也曾坦言,在政府、行业推进防沉迷工作的同时,广大家长、老师更应该履行监护教育指责,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

例如一些家长疏于管理,让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实名认证,突破身份限制,使得时段时长限制无法发挥作用,便是影响防沉迷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必须得到强化,这既需要互联网平台、游戏公司做出相应规范,也需要社会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更重要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管控也不可缺失。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网络游戏 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