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7 日晚,港交所官网披露,零跑汽车背后公司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在 1 月底,零跑科技向证监会提交了有关境外上市的审批材料,彼时就有消息指出,原本定于在科创板上市的零跑将改道港交所。如成功上市,零跑将成为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造车新势力。
零跑汽车成立于 2015 年,与理想汽车相同。过去三年,零跑汽车共向用户交付了三款车,分别为 S01、T03 和 C11,且交付量逐月走高,今年 1 月的交付量达到 8085 辆,与 " 蔚小理 " 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销量走高的支撑下,零跑汽车的营收也逐渐增加。招股书显示,2019-2021 年,零跑的营收分别为 1.17 亿、6.31 亿和 31.32 亿元,增幅明显扩大。
延续了其他造车新势力的风格,零跑的研发投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三年间,从 3.58 亿元增长至 7.4 亿元。好的迹象则在于,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有所下降,2021 年仅为 23.6%。
但除了研发投入,零跑还需要在扩大营销、服务网络和提高产能上持续投入,因此至今仍未实现盈利,近三年的净亏损分别为9亿、11亿和28亿元,累计约为47亿元,对于 2022 年,零跑预计将继续亏损状态。
对于上市后的产品规划,零跑显得野心十足,计划每年推出 1-3 款车,最终在 2025 年底前推出 8 款全新车型,如此高频的推出新产品,既有机遇也存在巨大风险。
车型越多等同于营收来源更多,但从蔚小理的产品矩阵分析来看,交付量主要依靠旗下爆款车型,如小鹏 P7 和理想 ONE。车海战术更适用于积累更丰富、品牌认知度更高的传统车企,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密集推出过多车型可能无法激发出爆款潜质,反而会导致成本高企,盈利更加遥遥无期。
除了产品矩阵,在招股书中,零跑还多次强调了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
零跑的创始人朱江明与马斯克一样是个技术派,为安防行业龙头企业大华股份的创始人之一,在人工智能、智能交通技术上的积累较多。因此,零跑成立时便被注入了科技、自研的基因。
去年 7 月,零跑发布了 2.0 战略,且朱江明公布了这一新战略的几个 " 小目标 ",典型的有自动驾驶技术三年内超越特斯拉、2025 年整体销量达到 80 万辆和坚持核心技术全域自研。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很多都把特斯拉当作超越对象,但给出如此清晰的时间表并不常见,因此零跑一度深陷质疑声中。
招股书显示,零跑最新的 Leapmotor Pilot 3.0 自动驾驶系统可提供 360 度视觉感知及 22 项自动驾驶功能,根据权威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其为目前同价位区间电动车型中功能最全面的自动驾驶系统。
这虽然能显示出零跑自研技术的成绩,但技术最终还是要落实在销量上,零跑 2021 年的累计交付量仅为 4.3 万辆,想要实现年销 80 万的目标需要翻近 20 倍,这并不容易。
上市寻求 " 输血 " 只是第一步,零跑在实现自己 " 小目标 " 的道路上,还需要跨过不少障碍。